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以下称“研究院”)是接受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财经大学共同指导与支持,由上海财经大学为主承担建设的开放型高校智库,为政府、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国内外企业等提供决策咨询、项目研究和数据分析服务的高水准、国际化的决策咨询机构。
为了更好地汇聚智力资源,共同做好决策咨询研究工作,更好地发挥研究院在智力资源整合方面的作用,通过协同研究提升研究院决策咨询能力,研究院自2015年起每年对外发布公开招标课题。今年拟继续向院外各研究机构、高校智库、金融业界的专家学者公开招标2023年度研究课题。
一、 课题研究范围
研究院作为上海市高校智库,旨在为政府、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国内外企业等提供决策咨询建议,研究院自设课题主要围绕与金融相关的国家重大倡议和发展战略,包括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融科技中心建设、自贸区新片区建设、绿色金融发展及气候投融资等,向上海市和国家政府相关高层、金融监管部门等提供决策咨询研究报告和具体建议。
本年度课题招标主题如下(以下课题指南为课题研究基本要求,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列举内容,希望课题申报人有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一)临港新片区金融高水平开放与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研究
【研究目的与要求】
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中共十二届上海市委二次全会上指出,“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走深走实。临港新片区要结合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开展更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临港新片区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之间有何关系?如何统筹两者?这些问题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研究重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
1.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
2.临港在实现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的机遇与挑战;
3.国际经验借鉴;
4.临港实现金融高水平开放与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近期主要抓手;
5.如何实现金融高水平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良性互动?
(二)进一步完善金融业营商环境对策研究
【研究目的与要求】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外资企业和加大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近年受疫情影响,外资流入我国境内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放开,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正有序恢复,思考如何积极引导和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尤其是如何优化金融业营商环境以支持实体经济的良好发展,对推动国内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重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
1.我国营商环境的发展现状与评估;
2.当前国内金融业营商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瓶颈及其原因;
3.国外主要国家营商环境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借鉴;
4.加强我国金融业营商环境的主要实施路径和对策建议。
(三)上海数字经济产业集群规划与发展研究
【研究目的与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上海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与科技中心,在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建设上更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催动发展。
本课题旨在分析上海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的规划和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瓶颈,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研究重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
1.分析上海现有数字产业发展情况,着重对规模、行业核心、上下游关系、地域分布、政策支持以及人才保障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尤其针对各行政区、各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化建设情况进行重点关注;
2.比较国内外数字产业集群建设优势城市与上海发展的异同,分析导致差异出现的原因、改进空间以及合作关系,分析制约上海数字产业集群发展的障碍及瓶颈,在此基础上探讨适合上海数字产业集群发展的道路方向和评价标准;
3.结合后疫情时代发展需要以及“双循环”的内需建设,探讨未来上海数字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与政策配套。
(四)构建基于ESG的中小企业低碳转型投融资多方协同平台的对策研究
【研究目的与要求】
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为企业转型发展指明方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离不开民营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的参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获得中央及上海大力支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上海首部绿色金融法规《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提到,“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应当为开展绿色项目融资的中小微企业加大担保支持力度,提高绿色融资担保业务比重和担保额度,给予费率优惠”。
当前ESG评价体系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主要服务于二级市场上股票债券交易及其衍生品和大企业,针对中小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评级服务比较缺乏;二是标准不统一,开展针对中小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服务,对银行而言,无论是信贷发放还是风险管控都存在一定顾虑。
本课题旨在研究当前政策利好频出的背景下,面对政策落实不够、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转型缓慢的现实困境,通过构建基于ESG的中小企业低碳转型投融资多方协同平台,专注一级市场和中小企业,弥补市场失灵,直接服务实体经济,对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绿色低碳转型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研究重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
1.持续跟踪国际、国内ESG评价的发展动态、问题和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数据和案例支撑;
2.研究如何优化现有ESG评价体系,使其更加契合中小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需求。通过构建中小企业ESG评价体系,全面掌握中小企业的ESG评分表现;
3.研究如何将中小企业的ESG表现融入到银行发放信贷和风险管理方案的决策中,使得银行能够根据中小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ESG评分表现,开发差异化的信贷服务,并做好相应的风险管理;
4.为实现优化ESG评价并将其融入银行信贷发放与风险管理决策,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目标,需深入探讨实现该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整合政府、行业协会、金融机构、智库等多方力量建立多方协同平台,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构建市场化激励机制等内容。
(五)大中型企业违约率上升对商业银行的外溢风险研究
【研究目的与要求】
由于经济增长乏力,目前我国实体企业存在较大的违约风险,尤其是房地产企业财务状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甚至于出现美元债务展期和违约的情况,叠加地方政府平台债务风险,我国实体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的违约风险及其影响特别值得警惕,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监测管控。
尽管去年商业银行在执行普惠金融政策方面成效显著,尤其是在抗疫纾困方面,商业银行切实落实了延期还贷、降低贷款利率等一系列支持实体企业的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实体企业的信用风险仍然有显著上升,尤其是民营上市企业、大企业的违约占比较大。如果宏观经济下行趋势得不到快速扭转,大中型企业违约的风险有可能向商业银行外溢,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上升等问题有可能转变为系统性风险,需要采取切实的措施加以应对。
【研究重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
1.评估大中型企业违约风险的总体状况,分析其违约风险上升的原因,分析大中型企业债务违约,尤其是美元债务违约对市场流动性以及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
2.评估政府的融资支持政策效果,从逻辑上判断政府支持政策效果边际递减对于企业违约风险的影响;
3.分析大中型企业违约对于商业银行信贷行为以及系统性风险的溢出效应,提出避免大中型企业违约风险上升拖累商业银行的政策建议。
因本研究院主要从事决策咨询研究,纯学术性研究课题不属于本次课题征集范围。
二、 课题申报形式
申报课题请填写研究院项目申报书见附件并在申报截止日期前发送至指定邮箱:siifc163@163.com。
三、 课题研究团队成员要求
本次招标面向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企业等单位或个人,课题研究团队成员至少3人,申请人须有较高政治素质,并具有与所申报课题相关的研究基础。
研究团队负责人需符合以下要求:
1. 课题负责人为高校、科研机构人员的,需具备讲师以上职称或为在站博士后;
2. 课题负责人为业界机构人员的,需具备5年以上工作经验,或具备中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
研究团队成员无职务及职称限制。
四、 课题内容要求及成果形式
1.课题成果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有理论基础,通过对大量数据(最好是第一手的调研数据)的深入分析,研究细分领域发展动态、存在重要问题及引起问题的深层次、体制性原因等,要以充足的数据分析作为观点的依据及支撑,提出的对策建议要有创新性和独到性,切忌泛泛而谈,要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对策建议如被采用,要能解决所研究课题细分领域存在的普遍性、趋势性的重大问题。
2.课题开题:在获得正式立项之前,研究院将组织专家对申报课题中通过预选的团队开展开题评审,获得通知的课题申报团队要根据研究院的要求准备汇报PPT参加开题评审,开题评审通过后课题方获正式立项。
3.课题成果形式:获立项后的课题,需按时提交成果要报2份、研究报告1份。其中,成果要报作为决策咨询报告,通过研究院报送上海市教委等政府机构。第一份成果要报需在立项后3个月内提交。
成果要报字数要求在2500字左右,研究报告字数要求3万字以上。
五、 课题成果署名及所有权
课题研究成果,须经研究院组织的专家进行评审,并按研究院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通过评审后的课题成果,署名单位均为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课题负责人以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署名,课题成果由课题组与研究院共同享有。
课题研究报告由研究院与课题组负责人共同整理编撰,由研究院统一安排出版。
六、 课题研究期限
课题研究时间(从获得立项至完成终期研究报告)期限为3个月或6个月,课题申报人可自行选择课题研究时间期限。
如课题能全部按合同进度完成并在研究院组织评审中获得好评,项目负责人可参与研究院其他应急课题和研究院下一年度课题的申报。
七、 课题经费
课题研究经费为5万元。
八、 课题申报截止时间
课题申报截止时间为2023年3月12日。
欢迎各位老师及专家学者积极申报!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siifc163@163.com(陈老师)。
附件: